孩子并不是像育儿书里那样长大的

育儿有些很简单的“原则”,所以我先把它们写下来 。首先理解这些原则,将它们放在脑袋里,那么无论是严厉的妈妈还是温和的妈妈都不用担心 。接下来的育儿是每个人自己的事 。根据孩子的性格和周围环境,大家只要用心地养育自己的孩子就可以了 。

孩子并不是像育儿书里那样长大的

1 培养一个有个性的孩子
不只是这本书,您在读任何一本育儿书时都要注意一个问题,实际上“没有孩子会像育儿书上写的那样长大”,书上的东西毕竟都是一般的理论和平均值 。
书上写到孩子3个月的时候要多睡觉 , 但是实际上孩子一点儿都不爱睡而且总是哭;书上写孩子5个月应该会翻身了,可是孩子到6个月7个月都不会翻身;“婴儿都特喜欢的断奶食物”,好不容易给他做了 , 可是孩子根本不吃 。所谓育儿,不就是这些烦心事接连不断吗?
这些琐碎的烦恼虽然当时都算是大问题,不过,只要孩子基本上健康成长,即使不像育儿书写的那样,我们也要充满自信 。
有一个妈妈,在冬天的某日,照育儿书写的那样,给出生一个月的婴儿穿了3件衣服,盖上被子让他睡在婴儿床上,被来访的朋友看到:“这孩子不热吗?”这么一被问自己也有点傻了 , 可不是吗,房间里暖气挺足的,自己不过穿了一件长袖T恤 。“那时候才意识到婴儿跟自己一样都是人,在此之前一直觉得他好像是不同于自己的外星人 , 一直是看着育儿书抚养的 。”这个妈妈后来对我说 。
婴儿也是一个人,就像大人有各种各样的类型一样,婴儿也有很多不同的类型,而我们总是习惯于把他们统称为“婴儿”或“孩子”来考虑 。
正因为他们是一个一个的小人儿 , 性格、体格以及成长轨迹不同也是正常的 。要把他们的与众不同之处看做他们的个性加以爱护,养育孩子的同时发挥他们的个性,充满期待地等着看孩子会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。
2 婴儿是人
婴儿和大人一样拥有感情
婴儿和成年人一样也有着“高兴”“伤心”“悔恨”等感情 。即使不能用语言表达,不能用表情、姿势、动作很好地表达 , 婴儿也是有感情的 。
感情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慢慢地细化,但是感情的基础是不会变的 。
孩子并不是像育儿书里那样长大的

所以,无视婴儿感情的对待方式是会伤害婴儿的 。当被温柔地抱在怀里的时候,婴儿也会感到幸福;当妈妈嫌他“哭声真烦人”的时候,他也会伤心 。婴儿与成人一样拥有感情,要重视婴儿的感情 。
孩子到一两岁的时候会拥有更细腻的感情,不能因为他是孩子就什么都对他说 , 也不能总是哄着他,要重视孩子的感情和情绪,不要忽视 。
3 孩子有自己成长的能力
走在孩子的后边吧
孩子是罕见的好奇心旺盛的动物,只要有放心的适当环境就会自己不断成长 。
不用谁去强迫他,孩子也会积极地练习,学会爬,学会扶着站立,走路,跑 。有铅笔的话他会想写字,想自己吃饭,想自己穿衣服,并且越来越熟练掌握这些本领 。
不过,成长也有成长的烦恼,“我家宝宝爬爬倒是挺早的,可是现在还不会走路呢”“这孩子说话倒是挺早的,可是不怎么爱说啊”,等等,不一而足 。
为了发挥孩子的“成长能力”,父母要对孩子好奇的对象保持同样的好奇心,一起观察,产生共鸣,“嗬,真是有趣”“为什么会这样呢”,这是很重要的 。孩子自己先感动、思考、产生疑问,这是最大的要点 。
要是父母总是站在孩子前面 , 孩子就会成为被动的人 。
也就是说,父母不要在孩子前面拽着他走,而是要从后边或者从旁边支持他,鼓励他,这是很重要的 。
4 孩子的类型都是“天生的”
有“费事的孩子”,也有“不费事的孩子”
婴儿的类型都是天生的 。有的很神经质、敏感纤细(费事的孩子),有的马马虎虎(不费事的孩子),还有介于他们之间的 。敏感的孩子抱他的姿势不同都会哭,卫生间的水声或电话的声音都会吵醒他让他哭起来;而马马虎虎的孩子不管什么样的姿势抱他都会睡着,一般也不会有什么事情吵醒他 。
在日本的调查中,“费事的孩子”占34%,不是因为遗传,也不是因为养育方式不好,总之会按一定的比例出生 。这些夜哭郎让父母很头疼,所以据说受到虐待的也大多是这样的“费事的孩子” 。有这种孩子的话干脆认命,注意观察他“对哪些事情在意”,多陪在他身边 。我的第三个孩子就是这种类型,真是费了不少的劲,不过很多时候也感觉到他的可爱,留下了很多回忆 。
孩子并不是像育儿书里那样长大的

5 善用“具体的表扬”
“具体的表扬”比“一般性的表扬”更能发展个性
我觉得日本的赞扬词语太少了 。表扬孩子的时候经常用的也就是“这孩子真聪明”“真棒”“真可爱”,少得可怜 。不这么说的话好像孩子就不聪明了似的 。反过来想想,一天之内你会跟孩子说多少遍“快点做!”这种话呢,要说这个时代不这么催着孩子的话似乎也不行 。
所以至少要多认可孩子,体会他的感情 。比如,孩子礼貌用语说得很好了,你不要夸他说“真是聪明的孩子”,而要说“真是妈妈的好宝宝,说得真棒” 。
具体的夸奖能够突出孩子的独特,也就是发扬他的个性 。比起“抽象的表扬”,“具体的表扬”更重要 。
伴随着今后孩子的成长,妈妈要学会更多地表扬孩子,要多多练习哦 。
6 婴儿没有“任性”
有的只是自我主张
自己知道“自己在做随心所欲的事”,这叫“任性” 。而一两岁的孩子有的不是“任性”,而是自我主张 。
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年轻的妈妈在给孩子喂奶 。孩子还想要喝,可是妈妈却不给了,她认为“必须让孩子练习忍耐,如果他想要的时候都给他,以后会变成一个任性的孩子” 。我简直惊呆了 。
一定是妈妈坚持认为“不能让孩子任性”,还有“一天到晚跟一个任性的孩子相处太累”这种育儿负担加起来让妈妈这么做了 。
但是,2岁左右的孩子是没有什么“任性”一说的 。虽然看上去是任性,其实那只是表明这个孩子“自我主张比较强” 。负面考虑这一点,是忽略0~2岁孩子的发育特征 , 把大人的理论套用到孩子身上 。
7 原则上禁止体罚
体罚只会给幼小心灵留下创伤
体罚原则上是要禁止的 。
孩子越小越不应该体罚 。等孩子到了可以认识到自己为何被惩罚的年龄,在某些时候或场合体罚也许还有点意义 。
但是,年龄太?。?还不理解被训斥的意义,如果挨了打则只会产生恐怖感,给幼小的心灵留下伤害 。也许从此以后这孩子变得“不再相信任何人” 。
所以原则上在孩子幼小时不要使用体罚 。
1~2岁的时候,如果孩子要去摸热的取暖炉,你可以轻轻拍他的手告诉他“不能摸”;或者孩子要跑到马路上去的时候,可以轻轻打他屁股 。但是使劲揍或掐孩子就成虐待了 。
把孩子当做自己焦躁情绪的发泄口,体罚孩子,这没有任何好处 。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成年人要找到解除自己焦虑情绪的途径 。
8 相信孩子的潜能
“盲目爱子”的父母最后会赢
聪明的父母总是会相信孩子的可能性,用温暖的目光注视他们 。
即使孩子淘气,也不训斥他们“你干什么呢,不许这样!” , 而是与孩子持有共鸣——“宝宝为什么喜欢那种东西呢?”“妈妈觉得你好有趣哦” , 用温暖的目光观察他们,那么孩子也会充满自信地长大 。如果孩子做什么事都比较慢,不要认为他就是一个笨笨的孩子,而要相信他“做任何事都愿意认真地做,否则不罢休”、“他是每件事都细细品味的孩子”,相信他有发展的可能性 。
这么相信孩子的话,他们一定会如我们所相信的那样创造奇迹 , 真的是不可思议 。
孩子总是在看着父母的,父母的“自我信赖”也是非常重要的 。
父母常常毫无理由地相信自己的孩子,而最后获胜的结果证实了他们这种“盲目爱子”的明智 。
不过,需要说明的是,那样实现的可能性不是父母所期待的可能性 , 而是“孩子自己能达到的最大可能性” 。
9 培养聪明的身体
【孩子并不是像育儿书里那样长大的】
培养感性丰富的身体、喜欢制作东西的身体、喜欢活动的身体——这也可以提高好奇心和学习能力
最近 , 几乎没有活动身体的机会,精力过剩的孩子越来越多 。“外边太危险,不能让孩子走路”,父母这么想,所以孩子除了坐车就是坐车 。现在这个时代,如果没有明确的意识,身体就不会健康成长,所以在这点上要稍滞后于时代 , 多让孩子活动身体 。具体来说,每天要走“年龄公里数”,1岁的孩子每天走1公里,3岁的孩子每天走3公里 。
这样 , 在“培养结实的身体”的同时,也培养一个“感性丰富的身体” 。
比如,一边散步一边接触花花草草,到河流上游去感觉水的冰冷,利用工具来做东西等 。在这样活动身体的同时体验各种事物 , 孩子的好奇心也会越来越丰富,他会不断地要触摸各种东西,制作各种东西,不仅好奇心得到发展 , 学习能力也会提高,感情也会越来越丰富 。
孩子并不是像育儿书里那样长大的

10 大方地接受周围人的帮助
育儿要开放,不能孤独!
要想好好地养育孩子,应该积极地借助周围人 。如果自己愿意寻求别人的帮助 , 别人会出乎意料地非常乐意提供帮助 。隔壁家的孩子不停地哭 , 如果你们关系不错,你并不会感到烦人 。
孩子到了可以带出去的月龄,可以参加附近的“育儿广场” 。一天一个小时或者两个小时都可以 , 跟大家见见面 , 说说话,可以解除压力 。一开始可能觉得有点麻烦 , 但是习惯了之后,总比一天从早到晚跟孩子一个人相处要开心一些 。
把孩子送到幼儿园自己工作也不错 。也许现在还有人认为把孩子送幼儿园的话孩子太可怜了,其实,最近美国一个大规模调查表明,从保育环境来说,“高质量的幼儿园最好”,“家庭次之” , “低质量的幼儿园第三” 。如果父母精神焦虑,或者只看电视不外出玩耍的话,还不如幼儿园呢 。请保育员帮忙看孩子的话,可以再次发现自己孩子的优点 。
不要试图一个人做好育儿的全部,可以毫无顾虑地接受朋友、邻居、祖父母以及保育员的帮助 。

相关经验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