孕妇感冒了怎么办才好
孕妇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, 孕妇在怀孕的时候感冒了怎么办 , 孕妇感冒的食疗方又有哪些呢 , 孕妇在怀孕的时候有什么注意事项呢,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。
孕妇感冒了怎么办
1、热气熏蒸
在保温茶杯内倒入42度左右的热水,患者将口、鼻部置入茶杯口内,不断吸入热蒸气,一日三次 。
2、穴位按摩
用一把金属匙子放在开水里加温后(以不烫伤手为度)放在手掌表面“治感冒穴”上按摩,如果某处感觉异常,则在该处加强按摩 。热按摩片刻后,再用一把泡在冷水里的匙子刺激该处 。
轻感冒或咳嗽者,按上述方法刺激5—10次即可 。手掌的治感冒穴位于左手掌大拇指和食指之间(近虎口处)以及右手大拇指第二关节以下部分的掌面 。
3、动作缓解
两脚稍分开直立,脖子伸直,头尽量上顶,两眼睁大,尽量伸长舌头,两手十指伸直 , 然后从头顶至手、脚趾使劲用力,直至全身震颤,并不断发出“嗳”声,反复2—3次 。
孕妇感冒的食疗方
1、茶树菇鸡肉汤
茶树菇30克、鸡600克、盐10克、味精2克 。
将鸡宰净,去毛、头、爪及肠杂 。干茶树菇泡水,洗净 。茶树菇放入鸡肚内 , 放入锅内,加水浸过鸡,温水煲2小时左右 。加入盐、味精等调味料,吃肉饮汤 。
2、双耳牡蛎汤
水发木耳、牡蛎各100克、水发银耳50克、葱姜汁20克、精盐3克、醋1克,胡椒粉0.5克、高汤500克 。
将木耳、银耳撕成小块 。牡蛎入锅沸水中焯一下捞出 。另在锅内加高汤烧热,放入木耳、银耳、葱姜汁煮约15分钟 。下入焯好的牡蛎,加入精盐、醋煮熟 , 加入胡椒粉调匀,出锅装碗即成 。
3、生姜滚鱼汤
生姜4片、鱼乃鱼500克、绍酒2汤匙 。
用生盐揉搓去鱼乃鱼的黏质 , 洗净 , 去鳃、脏杂,再洗净 。起油锅慢火煎至微黄,溅入绍酒和少许清水,下姜片,加入清水1250毫升(约5碗量) 。锅内加盖改武火滚至汤色如牛奶白色,调入适量食盐便可 。
4、金蒜小油菜
油菜500克、鲜香菇1把、色拉油适量、鸡精适量、大蒜适量、蒸鱼豉油适量、水适量 。
大蒜香菇切末 , 蒸鱼豉油加水,加一点糖和鸡精调成一小碗汁 。小锅放水 , 放点油和鸡精,烧滚后把小油菜烫熟 。小油菜沥水,头朝外码盘备用 。另起一小平底锅加油,烧热后放香菇和大蒜末 , 炸成金黄色的酥,马上关火 。趁热淋上调好的豉油汁,浇在中间的叶子上就可以了 。
怀孕注意事项
1、睡觉时应左侧卧 。如果平卧,膨大的子宫压迫主动脉和下腔静脉两根血管,特别是柔软的静脉,易引起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,导致头部血供不足,人感觉难受且脸色苍白 。
2、在家里认真数胎动,根据胎动的规律来监测胎儿情况 。一般正常时每小时胎动在3次以上 , 12小时胎动在30次以上表明胎儿情况良好 。如果少于20次,就意味着胎儿有宫内缺氧 , 10次以下说明胎儿有危险,需要去医院检查 。
3、每周一次用皮尺围绕脐部水平一圈进行测量 。怀孕34周后,腹围增长速度减慢 。若腹围增长过快时则应警惕羊水过多 。
4、每次检查时,孕妈咪宜仔细看自己的尿检报告,看是否有尿蛋白 , 同时向医生了解你的血压是否正常,随时监测,发现问题可及时采取措施 。
5、平时动作慢半拍,做事打一点提前量,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 , 尽可能地休息(能坐着做的不站着),中午找一个安静的地方(会议室的沙发上)躺一会儿 。当然如果是贫血引起的气喘,可就没这么简单,应该补充铁剂 。
6、水不能不喝,只有勤跑厕所喽,可千万不能憋 。穿上简便易穿脱的外裤(好是运动裤或只有腰间松紧带的裤子),裤子口袋里随时准备有手纸,这样可以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 。
7、怀孕的时候平时移动要穿宽松的衣服、平底鞋、勤换内衣 。不要盆浴,淋浴不要着凉,避免对胎儿的健康造成威胁 。
8、每天晚上睡前冲淋时,多化点时间用稍热的水冲背部,再用热毛巾敷 。
9、不提重物,如果要拿稍重的东西,蹲下去拿起来 , 决不弯腰提 。坐着时尽量让背有个依靠 , 在不影响“形象”的情况下 , 托住肚子以减轻背部的承受力也不失一个好办法 。
10、平常如有做运动的习惯,仍可持续,但必须是轻松且不费力,如舒展筋骨的柔软体操或散步,剧烈运动应避免尝试,也不宜搬重物和长途旅行 , 至于操作家务可请先生分担 , 不要勉强,上下楼梯要平稳,尤其应随时注意腹部不要受到压迫 。
11、怀孕初期的时候,孕妇一定要避免去车辆混杂处散步,因为汽车尾气毒性很大,吸进孕妇的体内后对胎儿成长不利 。
12、怀孕的时候切勿吃螃蟹、甲鱼、芦荟、薏米、马齿苋等食物 , 因为这些食物都具有活血化瘀的效果 , 孕妇吃的话容易造成流产 。
13、为预防便秘 , 好养成每日定时如厕的习惯,可在清晨起床后饮用凉牛奶或凉开水 。
14、下腹不可受寒,注意时时保暖 , 不熬夜 , 保持规律的生命 。
【孕妇感冒了怎么办才好】
15、如果发生下腹痛疼痛或稍许出血时,可能是流产的征兆 , 应立刻去医院求诊 。